刘勇胜,男,1971年6月生,山西灵丘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岩石圈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1年申报的《碳酸盐熔体——橄榄岩作用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贡献》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刘勇胜教授长期从事壳-幔相互作用示踪研究和LA-ICP-MS分析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他通过对华北地区下地壳-地幔包体和玄武岩的研究,为硅质熔体-橄榄岩反应产生高Mg#安山岩的陆壳成因模型提供了天然证据,提出了在统一构造框架下解释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的新模型,认为中、新生代玄武岩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岩石再循环引起的分别富集opx和cpx的两类地幔有关;通过对CCSD主孔榴辉岩-超基性岩的研究,提出了苏鲁榴辉岩原岩形成过程中的钛磁铁矿堆晶作用是局部Ti矿化的根本原因。在LA-ICP-MS分析技术研究方面,解决了分析硅酸盐矿物元素含量时受内标元素制约的瓶颈问题,研制了体积自由、低记忆效应剥蚀池;编制的LA-(MC-)ICP-MS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弥补了其他已有软件的不足。
刘勇胜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现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参加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4获奖人)、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4获奖人)、第11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武汉市首届青年科技奖等。发表论文88篇,其中SCI论文67篇,通讯作者论文被SCI论文引用322次(他引218次)。